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育时文 >> 正文
2025-1-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动力源泉和能力渊源

发布者: 责任编辑:教师教育02 发布时间:2025-01-06 14:50:48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价值导向、道德意蕴等方面,引领着新时代教师文化建设。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新时代教师文化建设的深邃义理,对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系列谈之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动力源泉和能力渊源

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基本前提,就是坚持终身学习、拥有真才实学,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创新,这是教师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教师当学在前、思在前、行在前,用丰富的学识、扎实的实践、深刻的见解、全新的理念,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面前的好老师、大先生、引路人。

(一)勤学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本我表现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学习是人类的基本属性,是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行为能力的必然过程。拥有能力、提升能力,离不开学习;唯有学习,才能实现能力自信、本领自觉。能学、会学、肯学,是未来社会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学不可以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重构知识、提升自我,实现对知识的积累、调动、实践、沉淀和升华。身为教师,勤于学习是基本特征,拥有真才实学是能力体现。古人总结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诸多经验,不仅强调了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勤学好问,而且也蕴含着正心诚意、修身养德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尤其值得教师深刻领悟、认真借鉴。

(二)笃行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基础条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是每一位教师的光荣职责和崇高使命。成为好老师、大先生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一步步锻炼成长起来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所以,“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三)求是是教师追求真理、传播真知的精神样态

求是就是在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去探究事物的本原,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实践论》两篇文章中都提到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说的就是探究事物本来面目的哲学方法。而对教师来说,求是就是和学生一起探究书本知识中的公式原理、传承文明,辨析社会现实中的怪像乱象、追求真理。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既存真又去伪。有时候,去伪比存真更为重要。去伪也是一种能力,是对平时知识积累、阅历水平的验证。

另一方面,求是是顾全大局,是踏实、务实。此如王阳明说的“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踏实、务实是求是精神下的脚踏实地,体现的是注重现实、崇尚实干。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而言,求是和笃行密不可分,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

(四)创新是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风采展示

创新是立足事物本原而谋求的新的发展、提升、创造。创新不是标新立异、全盘否定,而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将事物推进提升到新的层次、境界。此如《大学》所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创新需要凭借内在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信心毅力,打破常规,革故鼎新,寻求变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中国哲学强调要坚持思想与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人、做事都追求臻于完美。教师要把教学过程看做锻造人格魅力,修炼品德、气度、本领的过程,以守正为根本宗旨,以创新为前进方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拓宽思路,激发灵感,勇于改革,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积累、培育实现全面发展的各种能力。

(来源:长虹饮涧 作者:刘凤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