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育时文 >> 正文
2024-46-评估应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过程​——《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的读书随笔

发布者: 责任编辑:教师教育02 发布时间:2024-11-18 16:41:21


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单元目标是否实现,学习任务完成的如何,所学内容学生是否理解,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评估。

那么,什么是评估?

评估,就是评议估计,评价。要对某个人、某件事做出评估,前提是要获取相关信息。所以,评估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因此,大单元教学的评估,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才能收集到学生完整的学习信息,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准确的评价。

评估有哪些方式?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分数才能准确衡量学生的表现。教师总是习惯于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命制一份检测题,对学生进行考查,从而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就是纸笔测试。纸笔测试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结果的评估,也是单元评估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有效的评估除了纸笔测试外,还有正式和非正式的观察、提问、口试、访谈,以及学生的家庭作业、实验报告、研究论文和在真实任务中的表现……这些表现性评估。

表现性评估是一种基于观察和判断的评估。教师围绕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具有一定综合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或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估,从而判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应用的能力,也可以判断学生对核心大概念的理解程度,同时还可以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现性评估由于更适用于评估落实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成为被鼓励探索的一种评估方式。

如何评估才有效?

1.评估要瞄准目标

评估是否有效,一个首要指标是有没有清晰的目标。当我们评估时,心里一定要有目标的。没有目标,就无所谓评估。对于大单元教学而言,要想获得有效的评估,就要对单元目标有精准的把握,在评估过程中要不断回望单元目标,反思所做的评估是不是对单元目标的评估,并加以矫正。

2.让评估过程成为学习过程

确定了单元目标后,就要思考如何能证明单元目标可以达成、达成单元目标的证据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把评估前置,也就是形成“以终为始”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教学设计应该按照单元目标—单元评估—教学过程的思路来进行。

评估前置有两大优势:一个是可以确保所有单元活动都是基于评估展开的。如果评估方式是根据单元目标设计的,就可以确保所有单元活动都走在达成单元目标的路上,是有效的单元活动。另一个是使后续教学过程变成评估的过程,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变成评估的过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通过评估前置,可以确保后续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单元目标展开的。学生可能会阅读,回答问题,完成表现性任务,参与小组讨论、做实验,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编制量规,引导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估。

量规中,不仅有评估标准,还有不同标准下具体学习行为的描述。通过量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前就明确具体要求,知道哪些维度需要重点关注,做到什么程度算优秀。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单元目标。

利用量规,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评估。根据量规,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引导小组之间相互评估。

由于评估量规就在学生手里,学生可以随时学习,随时评估,随时改进,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因此,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过程性评估是评估设计不可忽略的内容。

总之,评估具有多重功能,不仅能考查单元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有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价值,要将其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使评估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

(来源:网络 作者:张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