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后,大学教学工作受到各方面关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日趋活跃。许多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纷纷走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愿意把宝贵的教学经验奉献给同行。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启动实施,推动着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因此,不论是交流和传播优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还是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投身教学改革、追求卓越教学,都需要发挥大学教学研究论文的作用。
毫无疑问,教学研究来自于教学,又回归教学。教学研究论文是教学研究内容和教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关于人才培养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学术探索。按研究类型分,教学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基于教育理论的人才培养规律、教学规律研究)、实践研究(基于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新的“教”与“学”的规律)。按研究内容分,教学研究包括对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也包括对国家教学改革政策的研究和阐释。
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潮影响,人们对教学研究论文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在一些地方教学研究论文的价值发生了异化。
一是教学研究内容与教学改革实践相脱节。一方面,一些高校把教学改革仅仅看成是项目申报和操作层面的事情,忽视了教学研究对教学改革的铺垫和指导作用,同时把教学研究论文仅仅看成是教学改革举措和经验的总结,忽视了其对教学规律认识和探索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一些教学研究方向与教学改革实际相距甚远,研究内容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作用不大。
二是对教学研究成果的认定,不是从该研究成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实际成效出发,而是看教学研究论文发表的篇数,以及发表论文的期刊的级别,偏离了开展教学研究的本意。
三是人们过多地从被引率、影响因子等数据看教学研究论文的影响力。事实上,一篇优秀教学研究论文的作用足以影响到高校教学改革政策的制定以及全国一大批教师的教学改革活动。但由于教学研究带有明显的实践性、专业性、校本性,从而导致教学研究论文在被引率、影响因子等方面偏低。一些有影响的教育类期刊不愿意刊登教学研究论文。
四是看不到教学研究论文写作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促进作用。人们通常认为教学研究论文好写,不需花太多的功夫。事实上,一篇好的教学研究论文体现了作者的政治性(世界观、价值观)、思想性(教学理念)、实践性(教学经验)、学术性(研究能力)、职业性(教学素养)等,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素养、教学品格不断升华的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面向教学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当前,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已经成为高教战线的共识,但如何构建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体系,如何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各个学校都面临着同样的任务。大学教学研究应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新的教学规律,并提出新概念、新理念、新思路。
二是摆正教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论文的关系。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必需之举。教师通过经验感悟、规律总结、实践探索,对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获得新的认识、新的创新,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
开展教学研究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一般来说,没有教学研究积淀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写出的文章一定是空洞的、乏力的。不能为了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而开展教学研究。
三是加强教学研究论文的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理论性研究文章应强调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创新,注重论文的理论性、逻辑性、科学性,以及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对实践性研究文章的评价,首先要看相应的教学改革设计是否科学,新建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教学改革实践是否有成效。
四是倡导“真问题”研究。过去,“唯论文论”注重的是论文的数量,而不是论文的质量。大学教学研究应该以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展开。学校对教学研究论文的评价,要避免“以刊评文”,应以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力、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成效为标准,从而改变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相脱节的倾向。
五是加强优秀教学研究论文的交流,助力大学教学改革。例如,在有影响的高等教育类期刊上设置教学研究栏目,增加优秀教学研究论文发表的机会;高校经常举办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优秀教师、优秀论文作者介绍教学改革经验和体会,等等。这样做,可以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