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如何开始的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父母通过亲身示范向子女教授生存技能,并尽可能地将游戏元素融入其中,这种“照葫芦画瓢”式的教学形式是教育的最初形态。如果你经常观看动物纪录片,就会发现动物教育幼崽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语言的出现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语言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共享信息的方式,使人类能够更高效地传递知识和经验。随着语言的发展,社会变得愈加复杂和多元化,很多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超父母所能教授的范围。于是,孩子就需要去外面寻找更专业的老师,学徒制教育便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教育的主要职责首次从家庭转移到了社会。
农业时代——学徒制
学徒制最初广泛应用于各类手工业和技艺的传承,如铁匠和木匠,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一门能够谋生的技能。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实践和经验,学习内容通常是具体且技能化的。
然而,学徒制并不仅限于职业技能的传授。孔子、苏格拉底等先哲开创了思想启蒙的先河,这是一种精英教育。他们的学生无需关心如何收割作物或编织衣物,而是专注于追求知识和真理。这种学徒制教育更类似于现代的导师制,其核心在于追求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书面文字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文字使得信息能够完整无损地代代相传,而不再依赖于口头记忆。然而,在还没有发明印刷术的当时,书籍全靠专业人士手工抄写,所以价格十分昂贵,教育注定没法普及到平民大众,主要是社会的中上层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更多受教育的精英,教育从学徒制开始出现了专业化的教育组织,在中国出现了私塾,主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在西方出现了教堂,主要学习圣经等基督教学问。这些机构的出现,扩大了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中,学生学成后主要为政体或宗教服务。
民智的开启为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工业时代——普鲁士教育体系
18世纪,工作机的诞生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动劳动的时代,工厂需要大量受过教育的工人来操作和维护这些现代化机器。与此同时,活字印刷术也已经趋于完美,这大大降低了生产书籍的成本,推动了新式教育的诞生,为大众教育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现在我们熟悉的现代教育体系——小学、中学、大学制度,就是由18世纪的普鲁士人最先发明的,并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如果你想影响一个人,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和他说话,而是你必须去塑造他,让他只按照你的意愿去思考和行动。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
普鲁士人最初的想法并不是要培养独立的思想家,而是要培养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公民,他们将服从包括父母、老师、教会在内的权威,并最终服从国王的价值观。
在书籍广泛发行前,教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书籍的大规模印刷使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虽然掌控着课堂,但教科书的作用却远远超过了老师。教科书的背后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书本的合法性使其具有了裁决权,这使教育变得标准化。
标准化的教育保障了交付效果,并解决了规模化的问题。尽管这一教育体系并不完美,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它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提升了全球的识字率和受教育率。
但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都明白,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速度都是不一样的,个性化学习一直是更好地学习方式。但是受限于成本,个性化学习一直难以规模化,教师只能按照固定的教学节奏按部就班的给学生传授知识。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
随着4G技术的普及,在线教育应运而生。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课程学习。在线教育公司在大班课、小班课、一对一领域都有布局,但大班课才是在线教育中业务体量最大的模式。
大班直播课使优秀教师对内容的理解可以触达到更多的学生,虽然仍是标准化内容教学,但放大了优秀教师的影响力,也让教育落后的地区能够通过网络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扩大了教育公平的覆盖范围。
最初,大班课模式只有主讲老师,很难保证教学交付效果。后来,好未来率先引入了双师模式,通过优秀主讲教师直播教学,再辅以辅导老师的相对个性化的督学和答疑服务,有效提升了在线教育的交付质量,这引发了在线教育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然而,在教育行业中,高质量、个性化和大规模这个“不可能三角”十分突出。虽然大班课模式可以保证交付质量,并能实现大规模扩张,但依然不是真正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小班课和一对一虽然在教学质量和个性化方面更好,但受限于成本,难以规模化。
不过随着AI技术的发展,在大模型时代来临之后,解决这个“不可能三角”出现了可能。
人工智能时代——AI+教育
假與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大模型是指使用大规模数据和强大计算能力训练出来的“大参数”模型,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让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
大模型的世界性知识储备理论上包含了所有学科所需要的内容,因此可以作为教育内容供给的统一知识基座。同时,大模型展示出的对语言和情感的理解能力以及推理能力,使其可作为负责教学及辅导履约交付等工作的老师的平替。更重要的是,大模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数据建立起对学生的深度个性化理解,然后提供符合学生水平的定制化内容,让用户专注在必要的学习过程中。
一位优秀的导师会真正关心学生,与学生同频,能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评估学生的成绩并给予精准的反馈,直到学生最终掌握学习的内容。
虽然大模型目前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但大模型的效果理论上会随着时间变好,大模型的成本理论上会随着时间变低,因此,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了解Ta并指导陪伴Ta学习的专属AI导师,或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总结
本文简要回顾了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照葫芦画瓢”到学徒制、普鲁士教育体系,再到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AI+教育。教育始终在不断进化和变革,AI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大模型的应用,为个性化教育的普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未来,每个学生或许都能拥有一个了解自己的AI导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尹天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