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第一、二、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绝大部分是古诗词。小学阶段,引导学生
备课是指教师根据自己所要教授的学科课程标准和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准备相应的表达和讲授方法。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可以化繁为简,举一反
高考是人生的一站,是考生的一次“成人仪式”,也是千百万学子十几年学习生活的一次自我检阅,我们应该满怀激情,在这个舞台上用青春与智慧谱写绚丽的
近日,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于现行教师法43个条文
首先,为什么强调教师读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读书可以充实知识,丰富经验,扩大视界,提高站位,提升格局,凝练思想。简言之,会
叶圣陶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编辑出版家,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一代宗师。20世纪中国社会,风云激荡,革故鼎新。叶圣陶积极投
如何讲好一堂课,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的问题,还是一个传播学的问题。无论讲课者是什么身份——学校的教师也好,企业的讲师也好,给公务员作讲座的专
有人说,人生需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是阅己,越己,悦己。我由此想到做老师也应该是这样一种成长过程:“阅己”就是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从而找到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荷塘月色》脍炙人口,被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受到人们的喜欢。1927年1月,朱自清来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此
高考数学的命题原则为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高考数学重点考查5项关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如果以一个概念来界定的话,那一定是素养本位。在我国
2013年入职,2018年就拿到了福建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教龄5年的生物教师李静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李静的成长是厦门海沧实验中学众
有人说,要办好一所学校,仅仅靠一把手是不够的,而要毁掉一所学校,仅仅靠一把手就够了。虽然此话有些偏激,但无数实例证明校长是一所学校灵魂一般的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水平的集中反映,一堂“放得开,收得拢”的好课背后折射的是教师的教育哲学。刘树国老师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有笑声、掌声、质疑声、辩
每一个人都将在漫长的一生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成长与学习的过程至关重要,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了解当下所处的社会,这都是不
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下称《评价指南》),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学生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为核心,聚焦学
《鲁滨孙漂流记》是丹尼尔?街福59岁时写成的一部小说。这是一部日记形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海上遇险后流落荒多28年,孤身与大自
提起诗词,相信很多人都会感慨万千,这是我国历史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古人的智慧,也记载着历史的兴衰枯荣。在诸多古诗词中,有一首古诗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但学习是枯燥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认真听课,会想方设法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从以往来看,老师会组织学生做游戏,但会发现学生只
关于教师惩戒的话题一直是教师和学界讨论的热点。更多的讨论将其重点放在惩戒的边界和行为上。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惩戒行为的本质。我们一起来看如何从
作为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最偏远的一所乡村小学,香花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占了70%以上。这里的老师“来来往往”,2012年,来自贵州的姑娘蔺兀和其丈夫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所在的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围绕“预测”这个阅读策略,教材安排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
扎在新课程标准颁布的背景下,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这不仅是实现高中物理教学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就目前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文化,能直观地传达各种信息。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美术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科特点来渗透安全常识,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知
现如今,为人处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谋生手段,如果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势必会影响之后的个人发展。课本中,常会加入一些历史故事,将其中的智慧通过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中提到,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做罗素的学生时,就主张学习数学能提高人的品味:因为好品味是真诚的品味,因此任何使人诚实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将发展变化中的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成知识网,形成脉络清晰的立体的知识模块,在不断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面向教材、面向学生实际,遵循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的设计原则,改革课内外作业形式和内容,让学
近年来,名著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紧张,有些教师就把名著制成“压缩饼干”,要求学生背诵
上课能听懂,一做题就懵;讲了很多遍,考试还是错;题目稍微一变化,马上束手无策。这类问题在教学中不止一次遇到过。这些问题表面来看是学生知识掌握